新闻公告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顺利召开“直面挑战:教育经济学的探索”2022新年论坛

时间:2022-01-02 06:40 来源:

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严峻的挑战,实现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尤其重要。2022年1月4日-5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举办“直面挑战:教育经济学的探索”新年论坛,近2万人次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报告和讨论互动。

图片

图片

现场讨论

论坛包括主旨报告和六个专题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主持。

图片

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丁小浩教授在致辞中从课题承担、科研发表和基地评估三个方面介绍了2021年教育经济研究所的最新发展,并从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以及教育内部结构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教育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鼓励研究同行充分认识和理解教育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教育资源筹措、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攻坚克难。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闵维方教授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背景发表《中国新发展格局下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主旨报告。闵维方教授从教育与扩大内需、教育与国际国内双循环两个维度论证了教育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加大教育投资、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国恩教授以《关于创新增长与人力资本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首先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发展两千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并从创新和知识传播、创新的激励与保护、新旧创新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探究缩小差距的具体途径,论证了技术作为驱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对推动技术创新改革的重大意义。

图片

专题一:国家、社会和教育

本专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杨钋长聘副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陈媛媛教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基准回归等方法研究中考落户门槛为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发现异地中考门槛与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就业情况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密切相关。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张冉副教授从近年来一些法律事件出发,基于父母理论和国家亲权理论两个视角,研究儿童、家庭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国家干预家庭内教育事务的理念基础、理念特征、实施机制及其效果,并指出保护未成年人是父母、国家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丁延庆副教授的报告总结了近年来的个人研究经历,并聚焦毕业生就业与高考报考咨询、“双减”政策的教育经济学分析和高考复读效果等研究案例,探讨“平均处理效应(ATE)”与私人教育决策、教育经济学实证研究与相关公共决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基于大样本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工具变量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基础研究投入对高校理工科毕业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资助显著提高了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和收入,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毕业生读研和上博的概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助理教授朱琼以国内某一所双一流大学为调查对象,基于多届本科生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大学生群体健康水平的变化趋势、大学生健康水平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激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该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缓慢提升,但体质健康测试分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将体测成绩与体育课成绩挂钩的政策效果并不明确。

图片

专题二: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专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蒋承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秦春华研究员以双减政策为切入点,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以及作用途径,并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给出运用形成性评价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做法。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朱红副教授基于某研究型大学的新生调查与访谈对该校所录取的“强基生”基本特征进行了群貌描画,并从专业兴趣、大学规划清晰度和职业选择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效果。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郭丛斌研究员基于对31个省份1654个县域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县域高中教育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四川省石室中学副校长赵清芳老师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并从教师招聘、培养培训、评价和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卓越的教师队伍以保障团队凝聚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机制。

图片

专题三:院校发展与治理

本专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郭建如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阎凤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对中国公立大学民主集中决策机制的分析”,聚焦民主集中决策本质及领导体制,比较了学术决策、行政决策与党委决策的异同,并阐释了民主集中制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林小英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不在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县域教育行政指标与考核”,考察了县域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行为与经验,分析了“压力型体制”中的考核指标如何影响县域教育治理的实际过程。北京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金剑苞以北京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图景为切入点,揭示了传统行业高校转型中的分叉发展、生态位迁跃及其内在机理。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郭建如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资源基础与行业高校的发展及研究所培养”,采用田野调查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地方资源与行业资源视角探讨了行业高校的发展以及专业硕士培养的方向。

图片

专题四:教育、就业与个人发展专题

本专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范皑皑副编审主持。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文东茅教授报告了对山东冠县开展的“心安幸福指数”调查成果,研究发现,心安水平与幸福感高度相关,不断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教育是促进心安的有效途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卢晓东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适应、重混与涌现:新时代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定性与定位”,他就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课程论本质及其“适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重混”与“涌现”在新时代特征下标刻第二学位教育的生态图景。国家统计局毛盛勇经济师基于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了经济发展环境与就业形势的关系,揭示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态势,论证了经济结构矛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就失业率调查指标提出反思与改进策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待就业’学生如何走出等待区”,他基于“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在毕业生规模增加与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的背景下,着重刻画了“待就业”高校毕业生人群的群体特征,提出树立就业信心、改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求职、弥补能力不足、善用政策资源五个方面建议。

图片

专题五:新建校区与高等教育效益

该主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陈晓宇教授主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邬国强副主任讨论了高校发展战略的校园空间规划与建设,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康复大学进行深入剖析,从宏观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要求、高校战略规划等不同层面揭示了校园空间规划与高等教育及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全面图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哈巍长聘副教授介绍了高校新建校区的经济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通过对2000到2018年全国2657个区县行政单位数据的分析发现,与同城搬迁校区相比,新建校区与区县经济增长联系更为紧密,其作用不仅会随着时间出现累积效应,同时对邻近区县的经济活动具有溢出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唐为副教授利用专利分享空间数据探讨了专利与大学城的距离关系及其形成的运输效果,研究发现,大学城的建立对周边企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杨钋长聘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地方创新体系中的跨国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研究”,该研究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式,就跨国企业的类型问题、国家层面的制度质量、东道国的区域异质性、企业的策略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原创性的反思和建议。

图片

专题六:学术职业的选择与发展

该主题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马莉萍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胡咏梅教授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国高校教师工资不平等问题,揭示了高校教师工资在不同地区、院校层次以及学科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厘清了差异的原因是源于禀赋效应还是符号效应。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鲍威长聘副教授采用混合研究路径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教师健康的影响,发现高校教师的生理健康不容乐观,中年教师群体以及女性教师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并由此提出了学术人才身心健康支持的相关建议。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进副研究员的报告围绕海外留学对学术职业收益的影响,发现海外求学对教师任教高校的层次、地理位置具有正向效益,且随着时间发展效益呈现增强趋势,而该效益在不同本科学历群体中存在异质性。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马莉萍副教授探讨了精英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选择问题,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变迁和二元分割的背景下,精英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同时“金本、银硕、铜博”并非反映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标识,博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前置学历歧视现象。

图片

论坛最后,岳昌君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体现了研究的学科性。发言内容涵盖了效率、公平、质量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观;讨论了在经费、师资、各类教育机会等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学校“收益”(如学生成就)最大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各类教育经济目标,如何做出相应的选择。二是体现了研究的多样性。发言内容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既有基础教育,也有高等教育;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既关注学生成长,也注重教师发展;既有海归人才,也有本土师资。三是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研究设计更加深入、细致、精准。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基于相关理论,巧妙地给出分析框架。分析数据更加丰富且具有代表性,文章使用的数据既有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宏观统计数据,也有网络抓取数据,还有文本转化数据等。分析方法百花齐放,既有各类定量研究方法,也有质性研究方法,还有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岳昌君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表示诚挚感谢,并期望在“三新一高一共”(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与学术同仁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如何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建立更有价值的理论、收集更有质量的数据、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以期让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科学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上一篇:2022年第1期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精彩回顾
下一篇:“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系列讲座——“教育与儿童发展:教育经济学新视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