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博士生论坛|学生发展与就业分论坛精彩回顾

时间:2022-11-11 15:04 来源:

2022年11月5日下午,第二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学生发展与就业”分论坛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9教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由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祝军作为点评专家出席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红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杨中超作为点评专家出席分论坛(下)。分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黄诗茜主持,来自范德堡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的八位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论坛的论文报告和交流讨论,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会。

图片

图片

范德堡大学博士生张鑫杰汇报了Reforming How Reading is Taught: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Phonics Instruction for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Early Readers一文。研究通过教师层面的随机实验,分析了系统化语音教学对中国农村5120名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low-SES)家庭的七年级早期英语读者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培训课程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接受系统语音教学的学生比接受国际音标教学的学生得分高0.112个标准差。这种效果一直持续到七年级下学期。干预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都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语音教学可能对中国农村低社会地位家庭的早期英语读者的阅读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后两位点评专家肯定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方法严谨性,指出本文为教学方法向更先进方向转变提供了实证证据,而后双方就干预之外其他因素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及相关研究发现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图片

湖南大学博士生吴莞生汇报了《Externalities within the Classroom: Orphan Peer Effects on Students’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Outcomes》一文,研究了接触孤儿同伴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初中八年级学生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接触到更多孤儿同伴的学生在认知和非认知方面的表现更差。机制分析表明,课堂上更多的孤儿同伴会诱发更差的课堂环境、更少的学生学习努力和更消极的教学行为。随后两位点评专家就孤儿的定义、研究结果、质性研究可能的补充等方面与汇报人展开交流。

图片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张子涵汇报了《师生学习与情感互动对处境不利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文。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发现师生学习与情感互动对处境不利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对不同类型处境不利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师生互动通过增强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毅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教师应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问题并以积极方式回应;师生互动应更加契合不同处境不利学生群体的需求,以提高教师学习和情感支持的实效性;教师评价改革应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激励教师关注处境不利学生的成长过程,扭转教师仅仅“为优而教”的短视行为。随后两位点评专家肯定了选题的意义,从“处境不利”的定义、中介效应的解释等方面给出建议。

图片

北京大学博士生冯沁雪汇报了《本科生学情调查中的能力自评与客观测评一致吗?——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一文。研究基于追踪调查数据,以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例,分析了主观自评与客观测评的一致性,考察具有何种特征的学生倾向于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并探究基线主客观评价对追踪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观测评之间的一致性不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会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水平,其中男生、优势家庭、重点高中、参加过批判性思维课程、高年级本科生更可能高估自身能力水平,反之则低估;基线客观测试越高、主观自评越低、低估自身能力的学生更可能提升主观自评,反之则降低;追踪主观自评的信度较高、效度有所改善但依然较低,其更多反映能力的整体或基线情况,而非能力的变化。随后两位点评专家肯定了研究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学术价值、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就主观自评的心理二重性、人格特质对自评的影响、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非标准化能力的测量等方面和汇报人进行了交流。

图片

北京大学博士生陈得春汇报了《促教还是助研?高校教师薪资的激励效应研究》一文。研究发现教师薪资水平对教师科研产出存在正向的激励作用、但对教学增量投入并没有显著的激励效应,教师薪资差异在整体水平上对教师的教学增量投入和科研产出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门限效应检验显示教师薪资水平对科研产出的正向激励效应存在两个门限值,而对教学增量投入始终没有显著影响。教师薪资差异对科研产出的正向激励效应存在一个门限值,超过门限值激励效应不显著;而薪资差异对教学增量投入的影响存在两个门限值,且两个门限值两侧的影响相反,即教师薪资差异与教师教学增量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后两位点评专家肯定了研究问题的价值,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可能解释等方面与汇报人进行交流。

图片

北京大学博士生杜思慧汇报了《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dolescents》一文。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初中生数据,分析体重超标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且使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学生的平均BMI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超重的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体重超标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随着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种不利的影响有所下降。当不考虑超重的内生性时,影响被低估。因此,体重超标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体重超标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随后两位点评专家从变量选择、机制解释等方面提出建议。

图片

浙江财经大学博士生蔡晨露汇报了《从课外补习效果差异看“双减”政策的完善——基于CEPS数据的研究》一文。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实证分析了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平均影响来看,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是,在学校质量较好的中心城区,以及课外补习机构林立、“内卷”现象较为严重的大城市,课外补习对学生成绩的负向影响已经显现。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异质性影响看,与父母不同住的学生、流动学生以及学校质量较差的学生,“双减”政策对其影响可能更大。根据影响差异,研究进一步提出完善“双减”政策的建议,包括对弱势家庭学生实施校内补习应提质延时,通过资源共享“下沉”优质教育资源到农村和偏远地区,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及培训教师转型等。随后点评专家从研究意义和方法的角度和汇报人展开深入交流、给出改进建议。

图片

长沙理工大学博士生廖小薇汇报了《资助育人视角下经济资助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研究依据学生参与理论和资助育人的实践需求,基于2016和2018年湖南高校大学生发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的选择性偏差,计量评估了经济资助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女生、农村户口、非独生子女、高考成绩好、家庭年收入低、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父亲不在体制内工作等的大学生更有可能获得经济资助;经济资助可以显著促进领导力发展,在变换因变量后结果依然稳健;影响存在异质性,从促进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角度,同时获得“奖优”与“助困”资助比仅获得“奖优”或“助困”资助的效果更好;经济资助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促进学业参与和社会参与实现的。随后点评专家肯定了研究的价值,在结果解释上和汇报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

八位博士生从教学方法、弱势群体、教育评价等角度,从初中生、大学生、教师等层面丰富了学生发展与就业的研究,在点评专家和博士生们的热烈交流与讨论中,学生发展与就业分论坛顺利落幕。师者带路,学人追随,留有空白,待后来人继续书写有关学生发展与就业的研究与故事。


上一篇:2022年第6期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精彩回顾
下一篇:博士生论坛|教育财政与政策分论坛精彩回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