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守正创新·融合超越 ——北京大学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隆重举行

时间:2018-06-27 02:14 来源:

2018年6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以“守正创新·融合超越”为主题,借鉴国际院校研究经验,探讨中国院校研究的改革与发展。会议由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共同主办,会期两天。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朱红副教授主持,朱红副教授代表组委会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要回顾了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八年的发展历程,提出北京大学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搭建学术性的分享交流平台,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院校研究创建我国高校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希望和国际性同行交流中国院校研究的本土经验,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朱红副教授首先邀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高松院士做专题报告。

朱红副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代表学校,对与会学者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院校研究在学校决策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题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实践——融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的主旨报告中,高松副校长回顾了北京大学多年来本科教育改革实践的目标与途径,指出通识教育的宗旨是养成健全人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即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要使学生有思想力、行动力、学习力。之后,高松副校长还提到了北大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系列做法。高松副校长总结道,北大的本科教育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要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提供适合不同志趣学生的教育模式,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建立多样化、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松副校长做主旨报告

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刘献君教授感谢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和支持此次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他指出,本次会议是中国院校研究的标志性实践,将成为中国院校研究的节点。刘献君教授发表题为《院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的主旨报告,重点阐述了中国院校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院校研究的未来走向。他指出,中国院校研究以专题和研究为突破口,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发展。在创新发展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院校研究在坚实发展的同时,要有更加自觉、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为学生发展创设空间,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建立院校研究共同体。

刘献君教授做主旨报告

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会长克里斯汀·凯勒教授(Christine Keller)在题为《倾听数据——构建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文化》的主旨报告中分享了美国院校研究协会的基本情况、美国院校研究的实践经验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报告中,凯勒教授着重强调了数据在院校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院校研究人员要着力推动和创造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文化,将学生纳入决策主体,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基础。

克里斯汀·凯勒会长做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北大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过程、学术研究到行动方案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展望三个部分做了题为《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融合:北大院校研究的历史和未来》主旨报告。自2010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中心的职责是与管理部门开展研究与组织“北大研究”,注重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的结合。之后,陈晓宇教授介绍了北大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构成、课题内容、课题评审制度与成果呈送方式。陈晓宇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心近期的一项重要研究——《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现状的发展与展望》,回顾了北京大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而介绍如何推动本科教育改革。陈晓宇教授最后总结到,院校研究是一个漫长并且不断投入的过程,目的是为实践需求服务,要靠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需要量化、质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积累以及始终坚持的勇气。

陈晓宇院长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结束后,陈晓宇院长主持“北大研究”优秀课题颁奖仪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继民、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张琰、北京大学医学部程化琴、北京大学图书馆崔海媛、北京大学人事部林心颖、北京大学科研部刘超、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王洋洋、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刘小鹏等负责的八项课题获得优秀课题奖,高松副校长为上述获奖课题组代表颁奖。

颁奖嘉宾与获奖代表合影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院校研究与双一流建设”、“院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研究型大学中的教学与科研”三个主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6月24日上午,研讨会闭幕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报告厅举行。美国院校联盟——研究型大学学习体验调查项目(AUU-SERU)负责人罗纳德&middot;休斯曼(Ronald Huesman Jr)、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教授、领英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王延平和经济图谱数据科学家Pei Ying Chua分别做主旨报告。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体验调查项目负责人罗纳德·休斯曼教授(Ronald Huesman Jr)做题为《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项目介绍》的主旨报告,休斯曼教授在报告中指出,SERU(就读经验项目)其实是指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体验项目,是一个国际化的非营利性项目,他从该项目的具体测评内容、量表的制作、运作方法以及数据的使用等方面对SERU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SERU是一个院校联盟,每年都会举办年度会议,让成员大学相互探讨提升每所大学的学生体验,更好地帮助大学改善校园,为各成员大学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

罗纳德·休斯曼教授做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教授做题为《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主旨报告。史静寰教授指出,中国院校研究是在改革开放、扩大院校自主权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存在浓厚的以问题为导向、为学校服务的特点,这与美国的院校研究有很大不同。当前的中国院校研究存在着一些发展的困境,首先是强压力、多目标、弱支持,其次是强功利定位、多政策变化、弱发展性积累。但是,院校研究充满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多类型的发展前景。史静寰教授还结合清华大学院校研究的工作情况,从学生特质、精神认同、专业选择、教学互动等方面展示了对清华新生的测评结果,以及清华大学出台的相应政策措施。史静寰教授总结道,现代大学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大学必须把学生的学习问题置于大学机构和高等教育系统治理的核心位置进行考虑,并利用社会网络建设、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院校研究。

史静寰教授做主旨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教授进行了题为《大学环境、学习投入与学生发展:基于研究型大学学生经历的调查分析》的发言,该研究采用SERU的调研工具,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四年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了严谨的分析。陆根书教授指出,从研究结果方程模型里可以看到,学生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投入因素、发展因素三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过研究发现,怎样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是研究重点,应当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从学生的角度,促进更多的学习投入,让学生对课堂环境或学校环境有更加良好地感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陆根书教授做主旨报告

随后,领英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王延平和经济图谱数据科学家蔡佩颖(Pei Ying Chua)发表《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基于领英大数据的实证分析》的主旨报告。王延平总经理表示,领英是一个职场的社交平台,是一个线上实时制作简历,实现职场信息互动的平台,领英的数据能够深度洞察劳动力市场现状。蔡佩颖(Pei Ying Chua)用领英的大数据做案例研究,选取了软件IT、制造业、金融业、企业服务、硬件网络这五个行业,发现除了大众化的学位领域之外,还有小众化的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增长趋势。平台上的数据是动态的、横面的,经过严密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趋势,并表示愿意与北京大学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继续该领域的研究。

领英公司代表王延平经理发言

最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马莉萍副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对本次研讨会主旨报告专家和与会师生表示感谢,并希望在未来北大教育研究中心跟国内外同行携手共进,实现中国高校院校研究领域的守正创新、融合超越,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北京大学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顺利落下帷幕。

与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供稿)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创业教育博雅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篇:“变革·创新: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