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精彩回顾: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22期

时间:2024-04-09 16:34 来源:

2024年4月2日晚,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举办第22期青年学者系列讲座。本期讲座的主题为“虚拟仿真教师培训课程——利用大语言模型评估其效应”,由美国纽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赵一然主讲,近200位校内外师生线上参会。

讲座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长聘副教授马莉萍主持,她首先介绍了讲座报告人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然后介绍了应邀参会的两位与评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冉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助理教授范逸洲。随着全球教师短缺危机的日益严重,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被认为是减少教师流失的关键措施。赵博士指出,英国政府近年来在教师培训领域的积极尝试,特别是推出的英国教师早期职业框架,已经开始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英国政府对教师培训的大额投资,特别是在理科教师培训方面的增资,更是凸显了高质量教师培训对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应用方面,大语言模型在教师培训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上展现了巨大潜力。通过分析和模拟真实教学场景,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反馈机制,为教师提供即时的教学评价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为面对真实课堂做准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设计考虑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使得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求。例如,美国的模拟教学课堂平台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在多样化教学环境中寻找最优教学策略的实践机会。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情感和知性数据,大语言模型为教师培训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赵博士分享结束后,与会老师对赵博士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点评。范逸洲老师首先对赵博士的分享表示了高度的兴趣,尤其是对教师培训、虚拟仿真以及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等方面。他分享了自己在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经历和对英国教师培训制度的观察,指出英国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及其挑战性。范逸洲老师强调了大模型在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特殊挑战,例如如何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加入真实性因素,以及面对各种学习者需要时的个性化教学。此外,他对于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质性数据分析的潜力和挑战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的期待。张冉老师也对赵博士的汇报表示了肯定,尤其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技术概念。张冉老师提出了几个期待进一步讨论的方向:首先是关于英国教师培养体制的具体细节,特别是早期职业阶段教师流失问题的原因。其次,张冉老师对虚拟现实(VR)中的质性数据分析表示了兴趣,尤其关心这些分析是否会被集成到VR产品设计中并给教师提供实时反馈。最后,张冉老师表达了对整个项目未来发展方向的好奇,以及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所进行的质性分析在整个项目中的定位及其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影响。与会老师也参与了提问和讨论环节,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提出如何从直觉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编码以及这套系统的功能,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周雪涵博士后尤其关注大语言模型在质性分析中的应用、优势、人工监督的需求,以及文本长度和样本量的最佳选择。赵博士对老师们的点评和提问进行了详细回应,并希望进一步加强研究合作,共同深化大模型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讲座助理|文字:王牛

审核校对:马莉萍


上一篇:第三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前沿与中国实践”暑期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
下一篇:精彩回顾: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2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