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

2018年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电子刊物 > 教育经济研究 > 2018年 > 正文

教育经济研究2018年第三期

时间:2020-03-27 15:23 来源:

1.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

郑琦 杨钋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在减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规模班级。但是,小规模班级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和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规模班级学生成绩显著低于中小规模班级。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规模班级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村镇中具有异质性,村镇地区的小规模班级表现更差。小规模班级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规模班级的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班级规模;学生成绩;PISA;泛精确匹配;多层线性模型

全文阅读:

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pdf

2.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对欧美的比较研究

余继 闵维方

摘要: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体制因素在大学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深刻意义。首先借助“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路透社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分别对比美国和欧洲大陆在大学创新能力的两大核心要素——知识生产和科研成果转化上的态势。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欧美在高等教育体制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制度安排使“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相结合”等现代研究理想得以落实和维持,并促使其成为大学内部的共享价值观,是大学创新活动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和动力;而将高深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哲学观,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法律保障是大学创新能力得以实质性跃升的关键,也是当前美国大学具有创新优势的重要原因。本文的讨论对我国大学创新能力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大学创新能力;高等教育体制;美国大学;欧洲大陆

全文阅读:

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欧美的比较研究.pdf

3.民办高校财政资助的制度设计及其成效评估——基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

鲍威 王赫男

摘要:

在梳理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的理论依据和国际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评估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的综合成效后发现: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持续增长,已形成奖优型为主、普惠型为辅的资助政策模式,但资助力度依然不足;财政资助政策总体成效喜忧兼半,资助虽然推动了民办高校强化学生资助,但在减轻学费负担、提升教师薪资、对私人投入形成挤入效应方面未取得预期成效;不同资助模式存在异质性效应,普惠型资助模式在推进教育公平与对私人投入形成挤入效应方面能产生激励作用,奖优型资助模式则实现了提升院校办学质量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财政资助;民办高校;政策评估

全文阅读:

民办高校财政资助的制度设计及其成效评估——基于倾向性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pdf

附件:【民办高校财政资助的制度设计及其成效评估——基于倾向性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pdf】已下载
附件:【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欧美的比较研究.pdf】已下载
附件:【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pdf】已下载
上一篇:教育经济研究2018年第四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