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要点回顾 | 新年论坛专题一:教育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05 15:21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23年新年论坛专题一分论坛“教育与高质量发展”于2022年12月28日下午13:30-15:30成功举办。专题一分论坛主持人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钋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胡咏梅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黄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教育管理与政策系副主任张冉副教授、教育经济研究所蒋承副教授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胡咏梅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报告。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的背景下,胡咏梅教授就高等教育发展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利用31省份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评估了高等教育扩招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验证了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胡咏梅教授指出,高等教育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高等教育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等教育机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她认为,应当重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缩小临近省份间高等教育质量差距方面的作用,中西部地区需要适度加大扩招速度,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和农村更多扩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专业的本专科生。

图片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黄斌教授,作题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一补”资助的外溢效应》的报告。该报告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学生资助体系成效问题,基于2013-2015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调查数据随机分班问项形成因果识别设计,分析了教育现金资助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存在“外溢性”,并验证了学习互动、同学交往、师生互动在贫困资助外溢效应发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黄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补”资助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外溢效应,班级中受“一补”资助的学生比例对同伴其他同学学业成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但这一外溢性是以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为条件的。贫困精准识别对“一补”资助形成外溢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提升识别精准度可以提升贫困资助“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机制分析表明贫困学生资助可以显示提升班级同学学习努力水平、改善班级同学间人际关系、增强班级融合度与凝聚力,促进班级整体成绩提升,面向贫困学生实施精准资助蕴含巨大经济价值。最后,黄斌教授指出,应当在适度降低学生资助门槛,扩大资助覆盖范围的同时,提升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度,依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实施有差别资助,使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发挥更大成效。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蒋承副教授,作题为《象牙塔尖的再生产:博士生学术职业意愿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以博士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聚焦博士生群体在学术领域的再生产现象,对再生产过程中的自我行为问题进行分析。蒋承副教授指出,基于全序比较与行动叙述的分析结论,父辈为非精英的博士比父辈为精英的博士更具从事学术职业意愿,而位于社会阶层两级的非精英群体中的下层阶层和精英群体中的政治精英从事学术职业的意愿更强。同时,他发现政治精英与下层阶层学术职业再生产的实现路径存在差异,政治精英子女大多采用将政治资本转化为学术资本的“代际资本转化”方式,下层阶层子女多通过“自我生产”的方式实现学术资本的初始积累。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副主任张冉副教授,作题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合规管理体系的建构》的报告。张冉副教授通过阐述企业治理中“合规”概念在民办教育领域的引入历程,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合规、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体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就民办学校合规管理体系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进行了全方面论述,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她认为,合规体现了法治下的自主管理,合规管理体系应作为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资助管理”的主要机制。最后,张冉副教授指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合规管理体系,应当改变偏重个人责任和强制裁、重威慑、重追责的倾向,注重外部制度激励机制建设。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钋副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毕业生就业:时空维度分析》的报告。她基于对文凭与社会流动关系理论视角的梳理,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考察了蕴藏在中国高校扩招进程背后,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的变迁趋势。她指出,就时间维度而言,教育与流动性关系存在弱化趋势;就空间角度而言,存在“技能空间分流”与“反集聚”的趋势。她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扩张首先导致劳动力市场发生“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队列拥挤”两大变化;其次,高等教育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扩招与高等教育全球制度化加剧了位置竞争,扩招降低大学学历信号价值,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防御性”工具。最后,杨钋副教授反思了高等教育机构身份的变化和扩招的价值问题,认为大学存在从规范性组织向功利性组织的演化趋势,高等教育体系纵向横向分层加剧会降低文凭生产和认证功能,扩招或会影响代际传递与地区间不平等的扩大。

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作题为《内卷及其超越》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内卷”这一社会热词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教育关键问题及其破解之道。阎凤桥教授首先分析了考评制度的悖论问题,他认为学生、教师、大学层面的考评制度尽管对被考核行为有所强化,但是如果考核的“度”把握得不恰当,则会导致行为与学习、学术、学科内涵有所背离。随后,阎凤桥教授分析了“内卷”概念泛化现象所隐含的社会、教育转型问题。他认为,当中国尚处于欠发达状态时,考评制度通过优劣甄别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至产出较大的部分,在匡正社会风气、促进分流培养、提升产出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阶段性积极作用。但当中国发展进入高水平创新驱动阶段,数量增长让位于质量提升时,考评制度所导致“内卷”问题便表露出来。他进一步指出,发展目标单一化是过度竞争、集体不理性、功利化、社会焦虑、贬值现象等内卷问题出现的根源。形式大于内涵、外在激励大于内在动机的“内卷”倾向,异化了学生学习、师生关系、大学发展的本来内涵。随后,阎凤桥教授分析了“内卷”的深层机制问题,指出“内卷”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而中国的“内卷”与国民性、世俗国家、后发外生型国家等特征紧密相连。最后,阎凤桥教授提出,治理“内卷”问题,应当从传统中寻找完善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资源,回到社会被扭曲前的状态;从多元化现代化角度出发,吸收多元文明发展经验,探索多样现代化发展之路。

专题一的报告收到与会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报告结束后,主持人与嘉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上一篇:要点回顾 | 新年论坛专题二:教育资源配置
下一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23年新年论坛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