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上午,2024年新年论坛分论坛三“青少年生涯教育及其发展”顺利开始。主持人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朱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岳昌君教授、文东茅教授、朱红副教授、闫美伦博士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陆昌勤研究员出席并作学术报告。
分论坛三|岳昌君 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作题为《就业导向的生涯规划》的报告。岳昌君教授就21世纪生活与工作中的核心技能以及未来就业市场需要什么能力两大方面介绍了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岳昌君教授对就业导向的生涯规划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个人幸福不仅取决于收入,还涉及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和内在满足感。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个人兴趣和职业满意度,因为工作不仅为人们提供经济支持,还能带来愉悦的生活。因此,通过兴趣驱动的职业选择,人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此外,岳昌君教授认为,在经济下行和新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力决定职场胜任力,应从提高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提高非认知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和态度、发挥比较优势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分论坛三|文东茅 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文东茅教授作题为《认识自我,自主选择》的报告。文东茅教授从生涯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并确立自主成长的目标出发,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语录并结合北大学生的真实成长经历,为观众生动阐释了“认识自己”以及“自主成长”的重要性。文东茅教授认为,虽然外部资源如教师、家长、心理测评等都可以对认识自己有所帮助,但个人的自我认识才是关键。通过对一个北大学生成长经历的深描,文东茅教授强调了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及其对个人幸福的影响。此外,人们对自己的外貌、声音和内在品质的认识都对人的幸福体验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这不仅包括身体和智力,更在于道德和品格的成长,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本性和无限的潜力,因此要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论坛三|陆昌勤 教授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陆昌勤研究员作题为《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报告。研究着眼于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探讨了如何才能维持一个充实且持久的职业路径,即如何兼顾健康、快乐和生产力。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进行了两项研究,研究1基于多样化的员工样本开展了横断研究以探测可持续职业生涯型态的类型;研究2通过对一家大型央企的员工开展两轮次匹配的调查,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重复验证,并探讨了可持续职业生涯型态的转化,以及人-环境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可持续职业生涯的四种类型态分别为:高度可持续型、健康导向型、绩效导向型和不可持续型。人-职匹配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生涯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能够促使个体向可持续职业生涯类型的转化。研究证实了可持续生涯类型是可以进行转化或变化的,并且人-职匹配在可持续职业生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可以为为个体和组织如何实现可持续生涯提供具有实践性的建议。
分论坛三|朱 红 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朱红副教授作题为《高中生涯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报告。当今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缺乏反思、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非专业化的潜在问题,而学术研究也有着“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顽疾。行动研究正可以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化解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并改善教育生态。结合行动研究,朱红副教授认为,教育者需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和心智成长,做一个具有共情力的教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担任生涯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实现个人发展。此外,朱红副教授还探讨了生涯教育的广泛内涵,强调其目标是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特点在于尊重、理解与双向赋能,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最后,朱红副教授还对行动研究中遇到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认为行动研究需要进行持续的反思批判、研究者与实践者,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教育者与家长都要进行一场双向奔赴的自我修炼。此外,在巨大的社会洪流中,行动研究中还需要研究者有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定力,静心沉淀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
各位发言人的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报告结束后,主持人与嘉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撰稿|郑翔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