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

2022年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电子刊物 > 教育经济研究 > 2022年 > 正文

教育经济研究2022年第一期

时间:2022-03-30 16:40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鲍威  谢晓亮  王维民


摘要:高校教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高压力职业,学术从业者需要在复杂及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投入和奉献追求卓越与创新。随着新管理主义重塑高校学术职业制度环境,高校教师职业负荷日益膨胀,教师队伍身心健康危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医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阈,采用混合研究路径,基于案例高校的教师健康体检数据、教师年度工作业绩信息数据及质性访谈资料,综合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其生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且呈现逐年严重趋势;教学、科研、院系职业负荷的不断膨胀对高校教师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职业负荷对教师健康的负面冲击集中凸显于41岁以上的教师群体与女性教师群体,高校教师生理健康的“中年危机”现象与女性教师的健康问题亟需关注。鉴于此,院校组织需优化学术生态环境,建立教师队伍身心健康支持体系,以保障学术人才创造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 新管理主义; 职业负荷; 健康恶化; 混合研究


全文阅读: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女生不适合学工科专业吗?——基于全国本科生调查数据的教育增值评价研究

杨晋  陈晓宇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专业选择性别隔离现象普遍存在,改善性别隔离有助于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我国工科专业性别隔离的研究中,鲜有从教育投入-产出角度探究女生是否适合学习工科专业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全国本科生调查数据,使用教育生产函数增值评价模型,采用PSM-DID的研究思路,缓解专业选择偏误问题,并从本科教育增值和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男、女生就读工科专业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就读工科专业的女生仅在专业认知能力发展上存在一定劣势,但该劣势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和调整予以改善。除此外,就读工科专业的女生相对而言并没有劣势,女生并非不适合学习工科专业。研究建议加强对工程教育及工程实践的推广和宣传,消除社会对于工科学习、就业的刻板印象,引导和鼓励更多有意愿的女生投身工科专业学习;同时应确保工科专业教学更符合女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工科;性别隔离;教育增值评价;倾向值得分匹配


全文阅读:女生不适合学工科专业吗?——基于全国本科生调查数据的教育增值评价研究


信息干预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影响

丁延庆  杜立珍  李伟  伍银多  杨晋  叶晓阳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未来预期收益会影响教育选择。本文基于宁夏高考行政数据和大规模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中国弱势家庭背景学生的高考专业选择意愿、行为及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学生更可能填报和被录取到预期经济回报较低的专业。以“提供各专业大类对应本科毕业生起薪”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干预,改变了弱势家庭背景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和行为;并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考生被录取到经济回报较高专业的概率。本文表明,信息干预通过缩小信息鸿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信息干预


全文阅读:信息干预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影响


教育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视角


张心悦  闵维方



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途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选择我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变量除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也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以及专利申请量,进而对于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此外,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系数虽为正但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越低,教育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就越大。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工具变量法;双向固定效应;门限面板回归


全文阅读:教育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视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