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研究2016年第一期
1. 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 ——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岳昌君 周丽萍
摘要:基于2015年全国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经济新常态对学生的毕业去向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已确定单位比例与待就业比例“双降”的现象,同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出境的比例都显著提升。第二,经济发展状况是就业机会和工作状况的决定因素。东部高校因地缘优势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新兴服务业(金融和IT)、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些地区、城市、行业、部门、岗位确实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第三,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和起薪均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个人学历层次、学历数量和高校声誉方面。第四,家庭背景对毕业生求职结果和起薪的作用显著。来自高收入、父母有文化、社会关系广泛家庭的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并且工作收入水平也高。
全文阅读:
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 组织行为决策视角下民办教育政策推进缓慢的分析
阎凤桥
摘要:我国民办教育是生长在公立教育体制之外的新生事物,民办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往往要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是一个多政府部门合作决策的行为。因此,民办教育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有效性,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并且受到既有规则能否及时做出调整的影响。民办教育政策的这一属性,适合从组织行为决策模式视角进行分析。合理回报、独立学院和分类管理三个民办教育政策的缓慢推进,是组织行为决策模式的典型事例。
全文阅读:
组织行为决策视角下民办教育政策推进缓慢的分析
3.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鲍威、黄月、刘乃嘉
摘要:课程改革在高校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高等理科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中美两国高校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与变革,从中观层面聚焦传统三大理科之一的物理学科,通过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典型案例,即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学习内容的规定、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入比较,透视两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寻求未来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路径提供重要指南。
全文阅读: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4. 教学行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理科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朱红 安栋
摘要:教学行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监测项目”2012年调查数据,分析了高校各类教学行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研究主要结论包括:相比基础性教学行为,创新性教学行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具有更强的正向显著影响,但是对成绩排名的影响则相反;“激发自主学习”的创新性教学行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应鼓励基于情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更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观机逗教”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内在自主学习的发展和成长;未来教学改革中需要在保证基本的规则性学习参与的基础上,同时加强教学考核方式以及相关的奖助学金政策的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全文阅读:
教学行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理科与其他学科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