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

2016年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电子刊物 > 教育经济研究 > 2016年 > 正文

教育经济研究2016年第三期

时间:2016-09-30 04:32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教育经济研究2016年第三期

1. 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的特征分析

岳昌君 李欣

摘要: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了来自不同生源地毕业生的跨省流动差异。首先对高校毕业生的跨省流动现状进行了统计描述;接下来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识别了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流动收益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51.3%的高校毕业生在就学或就业过程发生了跨省流动,家庭所在地区不同的毕业生在跨省流动类型和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类型和比例存在显著的性别、学历和学校类型差异;跨省流动的收益显著为正;人力资本因素和地区经济因素对跨省流动的促进作用,以及跨省流动对收益的提升作用对于来自中西部地区家庭的毕业生最为显著。

全文阅读:

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的特征分析

2. 象牙塔里的薪资定价:中国高校教师薪资影响机制研究

鲍威 吴红斌

摘要:教师薪资是高校组织对教师努力工作的物质肯定,薪资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学术产出和教学投入,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吸引、激励、稳定核心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相关数据,着眼于宏观和中观层面,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外部竞争性与高校资源筹措机制来阐释高校教师薪资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相比2003年之前的高增长态势,近年来高校教师薪资呈低增长趋势,区域间、院校间薪资差异明显,高校教师薪资已形成以“市场驱动”为主、“财政保障”为辅的二元结构;(2)教师薪资定价受到区域学术劳动力市场薪资水准的显著影响,但在知识密集型行业未形成有效的外部竞争性;(3)院校资源筹措机制成为影响高校教师薪资定价的重要因素,院校的经费充裕性、外部资金筹措力度对教师薪资具有显著影响,且在市场驱动型薪资部分作用更为显著。

全文阅读:

象牙塔里的薪资定价:中国高校教师薪资影响机制研究

3. 理想的双翼有待伸展:高等理科大学生职业志趣的实证分析

朱红 郭胜军 彭程

摘要:高等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科学发展和创新技术进步的根本。本研究关注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兴趣在专业、职业上的变化和发展机制,基于“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课题组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生十万调研样本的基础,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群体差异、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双翼萎缩:学习兴趣缩水,职业追求志向不足;职业志趣发展的“自我中心”特征突出,进一步印证了前期理科专家调研得出的理科本科生“兴趣和志向双重缺失”的结论。但是也需要看到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基础良好,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和志向。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院校的状况。

全文阅读:

理想的双翼有待伸展:高等理科大学生职业志趣的实证分析

4.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基于理工科与其它学科的比较

马莉萍 熊煜 董璐 汪梦姗 寇焜照 由由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85所高校的学生发展调查数据,通过建立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大学专业选择存在性别差异,在控制了能力、兴趣、高中文理分科、家庭背景等特征后,男生更可能选择理工科,女生更可能选择人文社科,且高中男理科生选择大学理工科的可能性更大;若将大学专业分理科和工科专业两类来看,男生更可能选择工科,女生更可能选择理科;对数理化的兴趣是学生选择大学理工科而非人文社科专业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背景会对学生的大学专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面临理科和工科的选择时,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工科。最后提出加强专业选择指导,倡导专业兴趣为导向的大学专业选择,减小社会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对不同性别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全文阅读: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理工科与其它学科的比较

上一篇:教育经济研究2016年第四期
下一篇:教育经济研究2016年第二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