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精彩回顾:“经济高质量发展下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02-04 16:25 来源:

2024年1月14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下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薛海平、庞小冬,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哈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曹宇莲、杜思慧出席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课题组其他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哈巍教授致辞,回顾课题进程,向到场师生表示欢迎。与会人员汇报了与课题相关的既有研究成果,共同研讨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哈巍作题为《教育改革的逻辑及其悖论》的研究汇报。该研究提出了一个从抗操纵性与教育系统内外部规律两个维度分析教育政策的理论框架。研究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改革、高校空间布局调整、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义务教育普及与民办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职分流等教育政策的案例分析,基于上述框架对我国建国以来的部分重要教育政策进行深入考察分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曹宇莲作题为《识别高校集聚效应——基于一流高校异地校区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汇报。该研究考察了高校集聚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流高校迁入将显著提高本地高校的理工科科研产出,并且这一影响逐年增加;但一流高校迁入对本地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产出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流高校迁入会显著提高高校理工科科研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人文社科科研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一流高校迁入将显著增加本地高校与该高校的论文合作可能性和数量,同时显著提高高校研究人员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跨省异地校区、“985工程”院校异地校区的积极影响更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文娟作题为《博士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发表与其就业去向》的研究汇报。该研究基于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博士生数据,就博士生论文发表与就业去向的关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样本中26%的博士生在读期间拥有论文发表,并且普遍呈现出发表时间晚、质量高的特点。相较于没有论文发表的博士生,有论文发表的博士生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概率更高。尽管在培养过程中博士生并不面临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但高质量论文发表可以增加博士生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概率。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庞小冬作题为《“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的影响——基于12座城市“双减”政策实施的准实验研究》。研究基于自主收集的调查数据,利用双减政策这一“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参加校外培训与相关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减政策显著降低了家庭的学科类课外投入,提高了非学科类课外投入。总体而言,双减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家庭的校外培训参与,降低了家庭的校外培训支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叶作题为《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汇报。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提出以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投入与家庭对孩子的非教育投入作为工具变量。研究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及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教育的总投入与课外教育投入对孩子的不同学科成绩增值具有异质性,其中对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杜思慧作题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理论依据、测量方案与实证发现》的研究汇报。研究从理论依据和测量方案两大视角出发,使用技术创新逻辑和技能形成逻辑对传统三螺旋理论进行拓展,阐释高职系统与产业系统互嵌互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总结高职系统与产业系统耦合程度评估的操作思路及优化方向,进而提出向量结构相似性视角下的产教结构耦合度评价方法,并运用2018年东部十省高职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分行业从业人数统计数据,完成省份、城市层级的产教耦合度初步测算。

汇报结束后,与会教师和同学们积极就汇报内容进行热烈讨论。


供稿|林璐、叶阳明

图片|徐万蓉


上一篇:精彩回顾: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21期
下一篇:精彩回顾: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20期

关闭